化疗药概论课件.ppt
1,2023/1/13,化 疗 药 概 论,商洛职技学院药理教研室 王生杰,2,2023/1/13,化 疗 药 概 论,,王生杰,,一、化学治疗及抗菌药常用术语 1.化学治疗抗微生物感染、抗寄生虫病 和抗恶性肿瘤的治疗。 化疗药抗微生物药、抗寄生虫药和抗恶 肿瘤药统称为化疗药。 化疗指数 LD50/ED50 或LD5/ ED95的比值, 该比值,化疗药安全性高。,3,2023/1/13,化学治疗及抗菌药常用术语,2.抗菌药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, 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药物。 抗微生物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 杀灭作用的药物。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或 杀灭其它微生物的化学物质。,王生杰,4,2023/1/13,化学治疗及抗菌药常用术语,抗菌谱药物抗菌作用的范围。 抑菌药仅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。 杀菌药能杀灭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。 耐药性长期反复用药,病原体对化疗药的 敏感性减弱或消失。 后效应是药物对细菌抑制作用,持续到药 物与细菌脱离接触之后,细菌仍被抑制的状态。 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抑菌或杀菌的能力。,王生杰,5,2023/1/13,二、抗菌药作用机制,1.抑制细菌胞壁的合成 2.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3.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4.影响叶酸代谢 5.抑制核酸的合成,,王生杰,6,2023/1/13,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,王生杰,7,2023/1/13,一抑制细菌胞壁的合成,王生杰,抑制细胞壁合成抗菌药物有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万古霉素 杆菌肽 磷霉素 环丝氨酸,8,2023/1/13,,,N-乙酰葡萄糖胺,N-乙酰胞壁酸-10肽,转肽酶,粘肽,细胞壁,青霉素结合蛋白 (PBPs),内酰胺 类抗生素,,,,,,交叉联接,,,抑制细菌胞壁合成,王生杰,9,2023/1/13,N-乙酰胞壁酸前体 N-乙酰胞壁酸 消旋酶 合成酶 粘肽合成酶 N-乙酰胞壁酸 直链十肽 粘肽 五肽复合物 脂载体 二糖复合物,,,磷霉素,环丝氨酸 ,,,万古 霉素 ,杆菌肽 ,,,-内酰胺类 PBPs ,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,,,抑制细菌胞壁合成,王生杰,10,2023/1/13,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小结,(1)内酰胺类抗生素 胞浆膜PBPs 抑制转肽酶(粘肽合成酶) 阻止N-乙酰葡萄糖胺N-乙酰胞壁酸-10肽 聚合物的交叉联结 阻碍粘肽合成抑制细胞壁合成 细菌破裂死亡。,王生杰,11,2023/1/13,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小结,(2)万古霉素 阻止N-乙酰胞壁酸-5肽五个甘氨酸 结合抑制N-乙酰胞壁酸-10肽生成; 阻止N-乙酰胞壁酸-10肽向胞浆膜外 转运其不能与受体结合抑制细胞壁 合成。,12,2023/1/13,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小结,(3)杆菌肽抑制焦磷酸酶,阻碍10肽聚 合物的焦磷酸化合物的磷酸化反应,影响胞浆 膜中的磷脂循环。 (4)磷霉素在膜内阻止N-乙酰胞壁酸形成。 (5)环丝氨酸阻碍N-乙酰胞壁酸5肽聚合 物形成。,王生杰,13,2023/1/13,( 二) 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1.多粘菌素 与G- 细菌胞浆膜中的磷脂结合; 2.两性霉素B、制霉菌素 与真菌胞浆膜上的固醇结合; 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,菌体内重要 成分外漏,导致细菌死亡。,,抗菌药作用机制,王生杰,14,2023/1/13,(三)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氨基苷类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林可霉素,抗菌药作用机制,王生杰,均为抑制 细菌蛋白质 合成产生 抗菌作用,,15,2023/1/13,1.氨基苷类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, 起到杀菌作用。 抑制30s亚基和70s亚基始动复合 物形成; 与30s亚基A位P10蛋白结合; 抑制终止因子进入30s亚基A位。,抗菌药作用机制,王生杰,16,2023/1/13,氨基苷类,,氨基苷类,,四环素类,,氨基苷类,氯霉素,,,大环内酯类,,林可霉素,,,王生杰,,17,2023/1/13,2.四环素类与30s亚基A位结合,阻止氨基酰- tRNA进入30s亚基A位; 3.氯霉素与50s亚基位结合,抑制转肽酶, 阻止肽链延长。 4.大环内酯类与50s亚基位结合,抑制移位 酶,阻止肽链延长; 5.林可霉素与50s亚基结合,抑制肽链合成。 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受抑制。,抑制蛋白质合成产生作用,王生杰,18,2023/1/13,四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1.磺胺类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; 2.甲氧苄啶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; 妨碍细菌叶酸代谢,导致核酸合成受阻, 细菌生长繁殖受抑制。,抗菌药作用机制,王生杰,19,2023/1/13,(五)抑制核酸合成 1.喹诺酮类 抑制DNA回旋酶, 使DNA复制受阻; 2.利福霉素类 抑制RNA多聚酶, 转录过程受阻,阻碍mRNA合成。,抗菌药作用机制,王生杰,20,2023/1/13,三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(一)抗药性产生的机制,1.细菌产生灭活酶 包括水解酶和合成酶。 2.细菌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结构 3.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 4.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,王生杰,21,2023/1/13,1.细菌产生灭活酶包括水解酶和合成酶。 (1)水解酶-内酰胺酶,水解青霉素类 和头 孢菌素类的-内酰胺环。其中 青霉素酶水解青霉素-内酰胺环; 头孢菌素酶水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的 -内酰胺环。,抗药性产生的机制,王生杰,22,2023/1/13,(2)合成酶包括乙酰转移酶、磷酸转移酶。 乙酰转移酶使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 乙酰化; 磷酸转移酶使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 磷酰化。 从而,丧失其抑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,产生 耐药性。,抗药性产生的机制,王生杰,23,2023/1/13,2.细菌改变了药物作用的靶位结构 (1)细菌改变30s亚基上的靶位P10蛋白构象, 使氨基苷不能与之结合; (2)细菌改变PBPS的结构,使-内酰胺 类药物不能与之结合。,抗药性产生的机制,王生杰,24,2023/1/13,3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 (1)对四环素耐药菌株,细菌产生了蛋白质, 阻塞了细胞壁的水孔,使药物无法通过。 (2)阴性杆菌,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产生屏 障作用,青霉素G不能进入。,抗药性产生的机制,王生杰,25,2023/1/13,(3)绿脓杆菌,细胞壁的水孔改变,对广谱 青霉素、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药。 (4)阴性杆菌,除产生合成酶外,也使细胞 壁水孔改变,对氨基苷抗药。 4. 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 如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抗药性。,抗药性产生的机制,王生杰,26,2023/1/13,(二)细菌获得抗药性的方式,1.天然抗药菌株在用药过程中,敏感菌株 被清除,而抗药菌株则存活。 2.染色体基因突变遗传基因DNA变异。 3.质粒传播质粒是染色体的基因物质。 携带抗药基因的质粒,称R因子。其通过结合、 转化、转导方式,将R因子在细菌细胞之间传递, 产生抗药性。,王生杰,27,2023/1/13,四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,一 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 (二)抗菌药的用法、用量、疗程 (三)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 (四)抗菌药的联合应用,王生杰,28,2023/1/13,一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 1.根据病原菌选药 2.根据感染部位选药 3.根据生理、病理特点选药,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,29,2023/1/13,(二)抗菌药的用法、用量、疗程 疗程控制急性感染,持续用药至体温 正常,症状消退后7292小时。 如果4872小时内,疗效不显著,应考虑 换药,或调整剂量。,合理用药,王生杰,30,2023/1/13,(三)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,预防性用药的指征 1.苄星青霉素用于风湿性心脏病, 防止链球菌感染; 2.青霉素G用于某些心脏病患者 需进行口腔、尿路、心脏手术前; 3.青霉素防止气性坏疽; 4.甲硝唑庆大霉素,用于结肠 手术前,防止厌氧菌感染; 5.接触过流脑、结核病、白喉者。,王生杰,31,2023/1/13,(四)抗菌药的联合应用,1.联合目的提高疗效,减少不良反应, 延缓抗药性发生。 2.抗菌药联合应用的指征 1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性感染; (2)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; (3)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心内膜炎或败血症; (4)长期用药容易产生抗药性的慢性感染; (5)为了减少不良反应或增强疗效。,合理用药,王生杰,32,2023/1/13,3.联合方法 (1)抗菌药分类 类,繁殖期杀菌药,青霉素、头孢菌素。 类,静止期杀菌药物,氨基苷、多粘菌素。 类,快速抑菌药,大环内酯类、四环素类、 氯霉素类。 类,磺胺类。,抗菌药的联合应用,王生杰,33,2023/1/13,(2)联合用药的效果,类类增强; 类类拮抗; 类类青霉素SD协同; 其它联合无关; 类类相加; 类类协同; 类类相加; 类类毒性相加; 类类相互竞争,作用减弱。,抗 菌 药 的 联 合 应 用,王生杰,34,2023/1/13,思考题 1.抗菌药的抗菌机制有哪些举例说明。 2.细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有哪些举例说明。,35,2023/1/13,再见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