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遗山乐府》札记(一)_徐晋如.pdf
113读遗山乐府札记(一) 随笔 札记 读遗山乐府札记(一) 撰文 徐晋如 自汉末北方久乱,南方较安定,文化一直偏胜于南。魏晋之世,吴人称 中州人为伧,陆机由吴下入洛,听说北方人左思要写三都赋,写信给其弟 陆云,说“此间有伧父,欲作三都赋,须其成,当以覆酒瓮耳。”伧父 , 意 为粗鄙之人,陆机的自信来南方的文化积淀。魏晋以来,北方诸族匈奴、鲜 卑、羯、羌、氐等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原地区,由民族冲突而发生“永嘉之乱”, 导致西晋灭亡,衣冠南渡。从此,文化的天平进一步偏于南方。南北朝时,颜 之 推 著 颜 氏 家 训 ,其 风 操 篇 多 论 南 北 之 别 ,从 其 所 载 看,南 人 明 显 胜 于 北人 。颜之推说了一段著名的故事 别易会难,古人所重;江南饯送,下泣言离。有王子侯,梁武帝弟,出为 东郡,与武帝别,帝曰“我年已老,与汝分张,甚以恻怆。”数行泪下。侯遂密 云,赧然而出。坐此被责,飘飖舟渚,一百许日,卒不得去。北间风俗,不屑此 事,歧路言离,欢笑分首。 密云是“密云不雨”的省辞,意思是流不出眼泪。北人粗豪,不屑下泣言离,也 是文化熏染不足之故。所谓文,就是对待无用之物的态度愈追求实用,文 化愈浅 ; 愈追求 精神 ,文 化 愈 深 。 遗山的曾祖元春,北宋末为隰州团练使。金据中原,不仕新朝,乃从原籍 平 定 迁 忻 州 。其 子 滋 善,金 正 隆 二 年( null null )始 出 仕 。滋 善 生 二子 长曰元格, 未 仕 ,即 遗 山 生 父; 次曰元泰,曾为陵川令,遗山自小过继给元泰为子,生长于金 114 文史知识 2023-3 国,是纯粹的北人。故于别离之际,难有“数行泪下”之时。江城子 观 别 旗亭谁唱渭城诗。酒盈卮。两相思。万古垂杨,都是折残枝。旧见青山青 似染,缘底事,澹无姿。情缘不到木肠儿。鬓成丝。更须辞。只恨芙蓉,秋露 洗胭脂。为问世间离别泪,何日是,滴休时。 此词遗山年二十许作。他说自有折柳送别之风俗以来,万古垂杨,都是被人折 剩下的枝条。残,馀也。他从旁观察,殊难理解世间怎有如许多的离别之泪, 故 自称 “木肠儿”,即心肠如木石,不易动情者。他说“鬓成 丝。 更 须 辞 ”,就 算你缠绵到头发都白了,不还是要离别纯是北人讲求实用的思维。作此词后 二十五年,遗山与词中的男主人公会面话旧,遂又有太常引词 予 年 廿 许 ,时 自 秦 州 侍 下, 还太原,路出绛阳。适郡人为观察判官祖 道。 道 傍, 少年有与红袖泣别者。少焉,车马相及,知其为观察之孙振之 也。所别即琴姬阿莲。予尝以诗道其事。今二十五年,岁辛巳,振之因过予, 语 及 旧 游 ,恍 如 隔 世 。感 念 今 昔 ,殆 无 以 为 怀 ,因 为 赋 此 。 渚莲寂寞倚秋烟。发幽思(s),入哀弦。高树记离筵。似昨日、邮亭道 边。白头青鬓,旧游新梦,相对两凄然。骄马弄金鞭。也曾是、长安少年。 辛巳为金宣 宗 兴定 五年( nullnullnull ),遗 山 三 十二 岁,不 宜 有 此 垂 暮 之 语 ,且 二十五年前亦非二十许之年。振之姓崔,金宣宗元光元年( nullnullnull )任 咸 宁 令。考 蒙 古太 宗十二年庚 子( null null ),遗山在家乡忻州,与崔振之同游定襄七岩,次年 (即辛丑年)自东平回忻,与振之话旧,或在是年,然则辛巳当为辛丑字形残缺 致 误 。 如 此 上 推 二 十 五 载 , 江 城 子 观 别当 作 于 金 宣 宗贞祐 四 年( nullnullnull ),遗 山二十七岁。这一年遗山自秦州侍下(父母存一,谓侍下)还太原,路经绛阳,见 郡人送别离任的观察判官,其孙崔振之时方少年,与琴姬阿莲泣别,遗山遂作 江城子词寄意。 115读遗山乐府札记(一) 二词合观,是非常有意思的个案。江城子 观 别写得 有些 调 谑 意 味, 二十五年后所作,则沉挚浑厚,感人至深。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作为北 人的遗山,不如宋人词家那样感觉细腻,故不善铺叙。太常引 少铺叙 ,只 是以极简的笔法,写出今昔之慨,自然动人。何以同一作家,其感觉的粗豪未 有变化,词境之浅深却有如此大的变化清代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给出了 答案。赵翼说遗山的诗“专以精思锐笔,清炼而出,故其廉悍沉挚处,较胜于苏 (轼) 、陆 (游) 。盖 生 长 云 (州) 朔 (州) ,其 天 禀 本 多 豪 健 英 杰 之 气 ,又 值 金 源 亡国,以宗社丘墟之感,发为慷慨悲歌,有不求而自工者”。其实他的词亦然。 廉悍是峻峭精悍,遗山天赋中就有英迈隽杰之气,观其集中长调诸作, 如 “ 牛 羊 散 平 楚 ,落 日 汉 家 营 ”( 水调歌头 汜水故城登眺 ) 、“ 世 外 青 天 明 月,世上红尘白日,我亦厌嚣湫。一笑拂衣去,嵩顶坐垂钩”( 水调歌头 云山 有宫阙 )、“万事已华发,吾道付沧洲”( 水调歌头 空濛玉华晓 ) 、“ 兴 亡 事,天也老,尽消沉、不尽古今愁”( 木兰花慢 孟津官 舍, 寄钦 若钦用昆仲 泣 长安 )、“玉井莲开花十丈,独立苍龙绝壁。九点齐州,一杯沧海,半落天山 雪 ”( 念 奴 娇 钦叔钦用避兵太华绝顶,以书见招,因为赋此 ),皆 有 慷 慨 悲 歌 之 气 。其 水 调 歌 头 赋三门津更是集中第一雄杰之作 黄河九天上,人鬼瞰重关。长风怒卷高浪,飞洒日光寒。峻似吕梁千仞, 壮似钱塘八月,直下洗尘寰。万象入横溃,依旧一峰闲。仰危巢,双鹄 过,杳难攀。人间此险何用,万古秘神奸。不用燃犀下照,未必佽飞强射,有 力障狂澜。唤取骑鲸客,挝鼓过银山。 此 词 比 苏 辛 之 作 更 豪 迈 ,更 适 宜“ 关 西 大 汉 , 铜琵琶、 铁 绰 板 ”而 歌 之 。此 亦 因天地山水有以助之,不仅是遗山词笔雄健所致。三门津素号天险,所谓中神 门、北人门、南鬼门, 唯人 门差可行舟,故云“黄河九天上,人鬼瞰重关”,意思 是黄河于九天之上奔泻直下,奔着人门鬼门的重关而来。 上 片 先 直 接 描 写 风 助 水 势 ,喷 激 蔽 日,再 以 吕 梁 山 之 高 峻 、钱 塘 潮 的 磅 116 文史知识 2023-3 礴,比喻黄河水经三门津的威势。横溃即横流,水势漫流,宇宙万物,仿佛都 与水势一道漫流,而被称作“中流砥柱”的砥柱峰却岿然屹立,安闲从容,动 静之际,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张力。其实又何止是一峰闲遗山面对这天地间的 伟观,也是气定神闲,中心不动的。北宋理学家程颐贬涪州时,渡长江,船至 中 流 差 点 覆 没 ,船 上 的 人 都 号啕 大哭,只有程颐正襟安坐如常。船终于上岸, 同船有一老人问他“当船危时,君独无怖色,何也”程颐答道“心存诚敬 尔”遗山也是心存诚敬,故能心无忧怖。 下片 承上片的“一峰”,写仰观峰顶的危巢见有双鹄飞过,慨叹人不如 鸟,不能攀跻而上,也进一步刻画出砥柱山的高峻。这三句隐藏着遗山向自己 的词学私淑之师东坡致敬之意。东坡后赤壁赋有“攀栖鹘之危巢,俯冯夷 之幽宫”之语,连日与王忠玉、张全翁游西湖,访北山清顺、道潜二诗僧,登 垂云亭,饮参寥泉,最后过唐州陈使君夜饮,忠玉有诗,次韵答之诗则有“故 应千顷池,养此一双鹄”的句子。 “人间此险何用,万古秘神奸”是说,上天在人间安排了三门津这样奇险的地 方,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应该是为了秘藏鬼神怪异之物吧“不用燃犀下照 ” 三句承上二句,意谓不必去探寻水下有什么样的鬼神怪异之物,才掀起这样伟巨 的狂澜,即使是再让吴越王来命武士射潮,也无法阻挡河水的凶猛。燃犀用晋 代温峤过牛渚矶,燃犀下照,怪物覆火,千形万状之典;佽飞本是春秋时斩蛟的 猛士,汉代用作武官名,掌弋射。浙江通海,人民每受潮汐之害,吴越王钱镠筑 堤不成,遂命武士射潮,以厌胜潮神伍子胥,又在胥山立祠祭祀,潮乃避钱塘。 词人面对三门天险,一无所惧,反而想着要唤取诗仙李白( 自号海上骑鲸 客 )一流的人物,同击大鼓,越流而过。“唤取骑鲸客,挝鼓过银山。” 豪迈 绝 伦 ,确 是 历 代 豪 放 词 中 的 神 品 。 不过,正如况周颐所指出的,此词纵然崎崛排奡,却仍 逊坡 公 一 筹 ,原 因 便 在于,东坡写这类词,能“不露筋骨”。况氏判断这首词是遗山少作,认为他“晚 岁鼎镬馀生,栖迟零落,兴会何能飙举”,是足为知人论世之论。 (未 完 待 续) (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人文学院)